Thursday, January 15, 2009

期末: 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UOID)

再過幾天,智慧家庭科技創新與整合中心(INSIGHT)成果發表便要開始,組上的主題是訂在《促進社會儀式的互動設計》。在結論部份,提供四項可能的互動設計觀點:

1. 存在時間和空間再現
2. 物質隱喻的形式
3. 持續性的社會儀式
4. 透過玩、娛樂的方式

前兩項為「慢科技」及「可觸知」的觀點引用,這些都已在之前文章陳述過。另外較特別的地方是在人類行為(behaviors)部份會保有某些持續性的社會儀式,這些影響的不一定是需求層面,部份反而偏重於情感。許多研究對未來遍佈運算介面也都從「人」的脈絡與型態去建構[1],假若能在既有的儀式下放入設計,活動應易於他們的習慣而顯得更為流暢、直覺[2]。就如深澤直人提到的設計觀點:「設計融於行為」(Design dissolving in behavior)[3]。



前陣子剛結束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UOID)的課堂作業,也許能具體化這些思考。這是一件由台科、台大、北教8名設計、工程背景的學生完成的作品-Bon Chu。我們從題目-睡眠,活動的快速入眠與喚醒,來瞭解人的行為和外在環境。發覺幾個關鍵字與「成員」的習慣有密切關聯,如柔軟、純淨等。接著,試著與相關寢具用品來對照,發現在材料以及裝置應用上,並不如此調和。因此,借用填充玩具來試驗一下鬧鐘原型。除了裝飾外,它能夠很直覺的被置放在軟性的材質上;情感上,不但不會造成「不適」,反而更能融入它的行為。就如本身具有的價值-對這可愛的小東西說說話、玩玩它的小手、甚至投入情感的角色扮演(儀式),那麼介面便自然融入實踐活動的操作。



或許,這並非為一個單純的玩具鬧鐘,而是偏重直觀、情感的應用,才是它出線的原因吧。雖然,最後成品只能算是構成原型的條件,但具有的實體呈現和操作回饋,對傳統工業設計提升確是有的。

THANKS FOR…
感謝UOID課堂的組員一起堅持完成這件作品,也很榮幸與你們渡過這還蠻辛苦的半學期。謝謝唐老師、康老師課程的指導與梁老師互動觀點的提醒。在實作過程中,也不斷打擾小毛、曾兄和阿國,謝謝你們啦!!(還有謝謝晉緯和彥翔拍的照片)


Reference:
[1] Alan F. Blackwell. 2007. A Solid Diagram Metaphor for Tangible Interaction.
[2] Jonas Lowgren. 2007. Fluency as an Experiential Quality in Augmented Spaces.
[3] Naoto Fukasawa. 2007. Naoto Fukasawa.
_

4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哈哈~我也要Po!!
給你捷足先登了~

建達您您您才是幕後大功臣!
感謝您還有大家~

所以麻辣火鍋一定要來吃阿!

Chien-ta Huang (Jerry) said...

ya! no problem!

GUGU said...

哈哈 今天才看到你心得文
話說你要給我照片黑 我是潔倫阿

Chien-ta Huang (Jerry) said...

ya!no problem! 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