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call architecture as frozen music”
-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post-optimal objects”
- Anthony Dunne
Architecture-as-software
- Usman HAQUE
不單是浪漫派詩人哥德宣稱-「建築是凝凍的音樂」。日後也不斷被人重申。但這句話不會只有單項解讀,它可以用其他角度或延伸思考。你可以就音樂性的角度思考音樂是什麼?再對照到建築的造型。但如何談我們感知它都是凝住狀。如同被囚進在靜止的時間,而我們記憶上永遠感覺世界是寂靜的,遠超乎流動的曲調。建築的方法堵塞我們,強迫我們設計的思考只有在固態、靜態的結構裡。
我們考慮的建築是存在於時間、是編舞的感官,是隨著時間改變及回應。當一個空間是有反應、生命、感情的,且樂見於人的互動(中斷)去佔據空間中。這樣的概念就不在是冰凍。建築的方法應運用更多短暫性的材料,像味道、聲音和電磁波,如同編舞著我們的感覺。以更自由的方式去刺激我們的感官,甚至下意識的感受。而不是使用傳統建築材料像石頭、鐵、玻璃等。就像電腦硬體需要軟體讓他更有益處,所以建築需要一個短暫的物質性去賦予生命,在建築與虛擬系統聚合的過程點上來說,這之間的區別會變的越來越模糊。
現今的後建築已不斷尋找靈活性的素材做為他們的建築結構,隈研吾(Kengo Kuma) 用了「弱建築」(weak architecture)術語,透過風作為地基的媒介。再者,結合數位圖像元素擬合建築物上,轉變該物質(鋼、鐵、玻璃)的結構,構成充滿活力、流體狀的表面。這些重點在於空間上的擴展及改造建築結構。相對的,我們也應當尋找能夠擴增我們感官的環境介面。學生不太想用數位建築的角度去定調這件事,數位建築牽涉太廣,舉凡經由電腦輸出都很難脫離這類名詞。而這篇文章談及的並非如何提供數位的環境,讓生活更方便,生命更豐富;即E化性建築、數位設備的先進,這些東西依舊是實體的優化而已。一位工業設計的理論家安東尼‧唐(Anthony Dunne)宣稱:「遞寄優化的物件」(post-optimal objects),意思是將物件的設計-實用性和功能性讓渡出去。因為現今最困難的挑戰不是技術和符號的功能,這些優化的效能層級都是可以達到,但形上學(metaphysics)、詩學(poetry)、和美學(aesthetics)領域至今仍只有少部份研究貫徹。形上學亦謂玄學,乃研究過有形的物理後,追究超感覺性的「實(存)有」的學理。中國易經繫詞:「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對照到文章所談及短暫性材料(聲音、味道、溫度、無線電波、社交關係),不就是在談這道理!
Usman HAQUE 將建築譬喻成軟體,(相較於傳統的硬體空間,牆、屋頂、地版),把它當作是一種操作系統,大家可以依據自己的邏輯於空間中撰寫(開發)他們的程式。這讓我想到了Google即將推出的Gphone,它討論的不是手機裝置如何的強大,或是造型多麼的吸引人。(因為iphone已經出線了^0^)。它追究的是開發一個免費和開放性的作業系統-Android。當這軟體包供人下載後,已有40萬人開始撰寫屬於他們的應用程式。這是一種釋放行為,讓這些人為Android鋪軌,它會到什麼方向不知道,但至少它已激發了手機的無限可能。
這裡強調的是虛擬環境的空間架構,它不是一個嚴密、絕對的結構或重現整個全物質的空間,而是易變的關係。人們在環境中給予它們(物件、空間)意義,這裡需要方法不只是集中在辨識和運算,更是能夠提供豐富、暗示性的輸出。可想而知,這些軟空間介面的特徵就不在是資訊的精確和傳達,一般預料它是不穩定(Instability)、不確定(precariousness)、強調譬喻(emphasizing metaphor)和建議(suggestion)。最好的例子是使用味道當作空間輸出。它不像其他感官,味道不需要翻譯員,它的影響直接且未稀釋過的語言、思維或翻譯。這項研究採取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第一個是將系統混合建築的短暫性材質,包括味道、聲音、光、熱、電磁場,此方法專注在以互動建構出我們空間體驗和建議式系統去影響這些互動,它也探討了心理的空間感知,幫助擴增身體感知界限。第二是調查人如何操作這樣的空間,移動藝術的二分法(建築師和佔據者)。調查建議對於環境性設計的新模式,是基於系統任由人的活動性參與操作這些系統,依這樣方式,根據的情報發現文化提供了社交互動的骨架。
結合兩者我們面臨到的是如何設計空間和增進環境,因為它鼓勵我們思考不在是靜態、安靜結構,圍繞我們反是流體、短暫、生命力的系統,我們可成為之中的消耗者和貢獻者。
建築視為軟體的三件研究案例
Scents of space
Sky Ear
Haunt
References
Usman HAQUE, The choreography of sensations: Three case studies of responsive environment interfaces, Haque Design and Research, London, UK, 2004.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