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5, 2008

architecture as software

Architecture-as-software
- Usman HAQUE

這次的演講提到智慧城市
(small city),當然這種空間性的東西,涉及到的是非常多的層面和專門學科,包括心理學、工程學、建築學、設計學(文字學、符號學)、地理學、人類學、美學、形上學、詩學等…許多多;所以老師才會不斷提到「跨界」的重要性。學生最近看了一篇研究 The choreography of sensations,談的是如何尋找擴增我們感官經驗的介面。在後建築上其實已看到許許多多的例子,不論是弱建築(weak architecture)透過風建立房屋地基的媒介外,或是媒體建築(media architecture)善用數位元素擬合建築物,改造建築結構,這些都是擴增我們在空間中的感知界限。

建築當作軟體(architecture as software)是筆者提到一個譬喻,他說道重點在如何尋找短暫性素材(ephemeral material)去建立一個軟空間(softspace)介面,整個空間有如一套作業系統,而具活動性質的人類佔有了這樣的互動空間,便照著他們自己的邏輯去撰寫屬於他們自己的應用程式,即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本質。也許聽起來有點抽象,在編舞的感官有再詳細說明這部份的研究。我舉個最近例子來談,Google即將在下半年推出他們的第一隻手機-Gphone,已有多家大廠(宏達電、中華電信)搶著與他合作,那它的特點在那裡以致被受如此期待,不是這隻手機裝置如何強大,或是造型如何酷炫 (已有iPhone),而是他們開發了一套「開放」且「免費」的手機作業平台-Android。當軟體套件供人下載後,已有40萬人發展、撰寫屬於他們的應用程式,Google讓這些人為Android鋪軌,會到什麼方向不知道,但至少已激發了這隻手機的無限可能。

一位工業設計理論家安東尼(Anthony Dunne)稱:「遞寄優化的物件」(post-optimal objects) ,意即將物件的設計-實用性和功能性讓渡出去因為現今最困難的挑戰不是技術和符號的功能,這些優化的效能層級都是可以達到,但形上學(metaphysics)、詩學(poetry)、和美學(aesthetics)領域至今仍只有少部份研究貫徹。我想對照上文應是應驗的。當然這句話沒有對或錯,任何論述也應抱著不可知論或是非絕對的真理。我想。


No comments: